松原网主页 > 科技 > 正文 >

远离零食和手机!为师传你宅家科研的正确姿势

2020-05-02 06:43:01 来源:互联网 阅读:-
【摘要】疫情就是命令,防控就是责任。面对疫情,各地学校纷纷延期开学。宅在家里,就能为疫情防控做出贡献。研究生同学如何利用好这段宅家时光,有所提升,有所收获呢?听听导师们怎么说。导师简介司鹏搏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

疫情就是命令,防控就是责任。

面对疫情,各地学校纷纷延期开学。

宅在家里,就能为疫情防控做出贡献。

研究生同学如何利用好这段宅家时光,有所提升,有所收获呢?

听听导师们怎么说。

导师简介

司鹏搏

北京工业大学教授

博士生导师

疫情当前,很多大学都计划推迟开学,要求同学们不要返校,具体开学时间待定。同学们除了为疫情做出重大贡献(嗯,没错,就是宅在家),还能做些什么呢?多让自己成长一点,多为科研工作贡献一点。本文试着给宅在家的研究生们一些建议。

一、如果你正在睡懒觉/看综艺/追剧集/玩游戏……

那么最好把鸡毛掸子藏起来不要让妈妈找到,同时建议分一点心思想想开学了怎么跟导师交代,以及延期毕业如何办理。什么?不想延期毕业?那么你首先要做的战胜拖延和懒惰、认真读一读下面的建议:


1. 面向小目标的短期规划

短期规划比长期规划更实际、更容易执行。学过算法的都知道规划其实也是个优化问题,优化就要有优化目标,所以一定要想清楚这个短期目标,细化到每周、每天甚至每3~4个小时的目标。没错,每天的时间可以分为三个单元,上午、下午、晚上,各有3~4个小时,应该有每个时间段计划要完成的工作。当然这个计划是可以动态调整的,但既然定出来了,没有特殊原因就一定要尽力完成,完成了要给自己一点小小的奖励,加个鸡腿。坚持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,其实每天完成目标没那么难。


2. 提高效率

显然要进行优化,就是提高效率。而如上式所示,效率是学习工具、环境、心态、毅力、时间、日期等等很多变量的函数,有些可控有些不可控,类似于一个连续马尔科夫决策过程,模型还建不准。这种问题要得到闭式解太难了,不过会有一些优化的思路。比如,作为导师,并不会指望每天三个时间段4*3=12个小时都用来高效学习工作,相反,一定要保证相对充足的休息时间。其实只要每天能高效专注工作四、五个小时,已经比绝大多数人好很多了。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作息方式、同时保证高效率是最重要的。

可以试试番茄工作法。如果不行,请脑补一下你将来真正想要的生活和无法接受的生活,并在心中问自己三遍:将来到底想要怎么样的生活,那么现在要怎么样?

没错,还是要目标导向,学过控制的同学们一定都记得这张图:


3. 定好作息时间

有导师会要求研究生出勤时间,也有导师不要求。可是宅在家,少了小伙伴们的互相督促、比拼,就一定要给自己定下合适的作息时间,定点起床、定点睡觉,绝不拖延。否则,谁不是想着哎呀再睡5分钟结果睁眼就该吃午饭了?谁不是想着哎呀再看5分钟手机结果把手机放下天就亮了?

越是没人监督自己,越是要自律。

哪个是现在的你?


4. 建好学习空间

你一定向往这样的高手:在山谷、山洞中闭关修炼七七四十九、九九八十一天,练成绝世武功,出关名震天下。现在不可能做到这么久不跟任何人交流,但能否试着给自己建立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,独立的书房最好,像我这样太穷的只能找一个角落了,只放学习工作必须的工具,或许再加一个水杯和一支用来隔音的耳机,远离手机、娱乐、零食、尽量减少外界干扰。


我的工作区


做到以上几点,恭喜你,离成功不远了!

二、如果你还没确定研究方向

宅在家的整块时间正好是深入思考的好机会。学校图书馆辣么多资源在家都能访问,还愁没学习材料kill time?不过关于读论文,有多少研究生是这样的呢:

很多同学会觉得读论文枯燥、有挫败感,那是因为你没有明白读论文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,目的导向的阅读常常事半功倍,甚至还会有一丝丝成就感。一般来说无外乎这么几条:


I.了解论文中描述的场景和问题。比如一篇关于车联网的文章,你可能要弄明白,车联网和别的网络有什么不同,有哪些常用的架构和关键技术,常用的建模方法是什么,有哪些通常要考虑的主要问题等等。


II.学习论文中使用的核心方法/机制/算法。一般的technical paper会有system model、problem formulation、solution/optimization等部分,会描述系统建模及求解过程,可能对于其他场景有借鉴意义。


III.提升逻辑思维能力。高水平论文(初学者不妨以是否发表在顶刊/顶会判断)的逻辑性很强,能跟得上作者的思路、弄明白作者为什么按这个思路写,如何找出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,这也是对自己逻辑思维能力的潜移默化。


IV.锻炼快速获取知识的能力。阅读并快速学习其中的干货,在未来的工作学习中永远都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。有锻炼的机会何乐不为呢。


V.熟悉本领域论文的写作习惯。论文套路满满。不要鄙视套路,哪怕是八股文。这些套路是传递、扩散知识的高效方式,是多少前人心血的结晶。以后自己写也要按套路来,最高效、最容易让读者接受。


好了,明确读论文的目的了,那要怎么读呢?


1. 梳理结构

还记得前面那位同学说“看完题目了”么,至少有一点让老师欣慰的,就是他抓住了一篇文章最重的重点:题目。题目中应该能提取关键词,这些关键词要深深地刻在脑海中以备在后面的阅读中被随时唤醒。但题目中的信息量显然不够,下一步是精读Abstract。一般Abstract的前半部分讲背景和所研究的问题,后半部分讲采用的方法和达到的效果。如果觉得Abstract的内容比较契合自己的需求,再继续读Introduction。Introduction就是Abstract的扩展版,同样先讲背景和问题(可能包括literature review),再讲本文的思路、目标、设计、方法、效果。也可以再仔细读读Conclusion,看看作者的研究有什么结论。上述的Title、Abstract、Introduction、Conclusion部分是最重要的,也是容易看懂的,看懂了、逻辑理顺了,明白作者为什么这么做了,阅读论文的大部分目标就实现了。

_


至于其他部分例如System Model、roblem Formulation、Optimization/Solution、Evaluation等,只有在论文中使用的方法或者模型可能就是自己所需时,才应该精度弄懂。


2. 找准重点

重点当然是Title、Abstract、Introduction、Conclusion了,除此之外就要看读论文的目的了。场景、算法、逻辑还是套路,都能在文中找到相应的部分,读起来就有的放矢了。


3. 背景拓展

如果还不明白,一定是每个单词都认识,放在一起就看不懂了。其实就是关键背景知识的缺失。比如文中提到瑞利信道模型,恰巧是读论文的重点却不明白是怎么回事,就需要找无线通信教科书恶补一下。比如提到的SDN中的网络切片是重点,可以看书,看Wikipedia,可以搜相关技术博客,也可以找相关论文。这就是背景拓展阅读。

做背景拓展阅读时,有时要对某一方向(面)有个大致的了解,有时要弄明白某个具体的技术或网络架构(点)。面的拓展阅读推荐看survey的相关文章(如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& Tutorials上的)。看某个点,优先推荐读最早的相关Magazine文章(如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、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等等),其次是technical paper(如IEEE Transactions系列、IEEE JSAC、IEEE IoT Journal等),同样不要纠结于细节算法,只看思路。

我们的校园网支持IPv6,是可以轻松登录谷歌学术的,宅在家无法登陆的话,推荐ResearchGate(学术圈的社交网络)和arXiv(大量的免费预印本论文)。


4. 总结汇报

良好的阅读笔记习惯能理顺知识逻辑和发展路径。EndNote是很好的论文分类归档工具,也可以在文中标注、在软件中记笔记。不用Endnote也没问题,一条论文阅读笔记应该包括:

(1)基本信息(标题、作者、作者单位、发表期刊/会议、发表时间)

(2)看本篇论文的目的

(3)场景和问题

(4)研究目标

(5)主要思路/创新

(6)核心算法

(7)其他

笔记不能简单的抄写文中的内容,得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。想起一个段子:去医院检查,医生摸病人的肚子问有啥感觉,病人回答,感觉有人摸我肚子。

如果想要真的读得更有效果,只是自己总结还不够,要有汇报。汇报不一定要面对面,不一定是跟老师,也可以跟同学互相汇报,看能不能给别人讲明白,也要听听别人的想法,很有可能有眼前一亮、相见恨晚、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。

三、如果你正在关键技术上攻坚克难

要是你的工作进展刚好处于必须去实验室做实验的关键时期,不去实验室无法继续,那么恭喜你,可以跳到上一步,读更多的论文、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问题。有没有看到下一篇一区SCI正在招手?

如果不是,那么恭喜你,宅在家的时光也是你深入思考、推导、分析的大好时机。少了跟导师、同学的面对面讨论,一定不要放过在线讨论的机会。各种远程桌面工具、视频电话会议工具用起来,反正在家满格Wi-Fi、随时充电,有啥可担心的。

四、如果你正在写论文

不如趁这个时间对你的论文字斟句酌、精雕细琢。字斟句酌、精雕细琢不是让你想怎么修辞、怎么写复杂的长句,关键在逻辑。因为你要写的不是诗歌散文,是论文,要通过“议论”的方式,用“论据”支撑“论点”。


首先要想明白你论文的卖点是什么,解决的是什么样的痛点,从而明细你的论点。


然后要捋清、捋顺思路。这是最考验逻辑的地方了,要有清晰的路径从事实抵达结论,要明确关键问题、难点、主要贡献是什么,如何从已有的事实和别人的结论一步一步得到你的结论。论文同行评审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“language”,其实并不在于句子写的多漂亮,关键在于逻辑。每个section之间要有逻辑关系,subsection之间同样,段落之间、句子之间同样,甚至复句内部也要明确逻辑关系才行。


逻辑、思路清楚了,实验结果有了,就要动手写了。个人习惯是先把最关键的部分写出来,比如contributions、formulation、solution这些,一边写一遍继续完善逻辑。然后再补充related work、system model等其他内容。


什么?还在用word写论文?很多学科的好期刊不用latex都不好意思投论文了。没有歧视的意思,word用好了同样很漂亮,但个人认为latex实在是太方便了,word号称“所见即所得”,latex则是“所想及所得”。强烈推荐在线版latex:overleaf,无需配置环境、自带n多模板,你会发现跟同学、导师合作写论文原来那么容易。



WORK

HARD


怎么样,是不是觉得这个长假期很不错,感觉自己即将成为学术大神,就连导师都觉得可爱了很多?那么,收下这份指南,战胜疫情!

推荐阅读:湘华财网